栏目分类
《太阳山上》原著季宇: 我希望这部作品实至名归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4:06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大皖新闻讯黄梅戏《太阳山上》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于2021年创排,改编自季宇小说《最后的电波》,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艺项目。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皖南事变为背景,讲述国民党电报局报务员李安本被新四军革命信念感召,逐步克服自身弱点,最终协助新四军主力突围并成长为革命战士的故事。《太阳山上》目前代表安徽参评“文华奖”。3日,该作品的原著小说作者、安徽省文联、省作协原主席季宇接受大皖新闻采访时表示,希望这部作品可以“实至名归”。

文华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最高政府奖,旨在表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,推动艺术创作繁荣。第十八届文华奖评选将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举行。此次黄梅戏《太阳山上》将代表安徽参评第十八届“文华奖”。

《太阳山上》改编自皖籍作家季宇的中篇小说《最后的电波》,生动讲述了抗战时期,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电报局报务员李安本,被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革命信念、必胜的抗日决心以及新四军战士的铁血情怀深深打动,最终成长为一名新四军战士的故事。该剧突破传统主旋律作品中“高大全”式的英雄塑造,聚焦人物从贪生怕死、自私自利到舍己为人、投身革命的精神蜕变,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和共产党人的人民性、革命性和先进性,艺术再现了一段烽火岁月,讴歌了英勇壮烈的革命诗篇。

大皖新闻:《最后的电波》已经不止一次被搬上舞台了,此前这个小说也拿了不少奖项,这个作品的基本底蕴还是非常深厚的。

季宇:《最后的电波》获奖后,贵报曾采访过我。这部作品的创作受到我父母的影响。我父母都是抗战时期参加新四军的通信兵老战士,小时候他们曾和我讲过一些通信兵的故事。他们先后去世后,我就想到写篇小说来纪念他们,于是写了《最后的电波》。小说在《人民文学》首发,《中华文学选刊》《小说月报》等权威选刊,还有一些年度选本都纷纷选载,并获得了人民文学奖、安徽社科文学奖一等奖。除了安庆黄梅戏团将其改编为黄梅戏《太阳山上》外,国家话剧院将其改编为话剧《铁流东进》。现在电影改编也在进行中。

《太阳山上》改编应该说十分成功。编剧朱仁武是个年轻有为的编剧,导演李建平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名导,更有老戏骨黄新德出任监制。他们花了不少气力,在听取各方意见后,几易其稿,反复打磨。还有音乐也很不错。特别是演员的表演,可圈可点,形象生动地演绎了这个故事。

大皖新闻:小说与黄梅戏作品,其实中间还是有非常大的距离的。

季宇:小说与黄梅戏是不同的艺术,表现方式也有不同。剧团领导和编剧在改编前曾来合肥专门听取我的意见,剧本也给我看过。我希望他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戏曲的表现手段,并不要拘泥于原著。后来演出时,我去安庆看过一次;在合肥演出时,我也先后看过两次。我还几次参加了研讨会,来自省内外的一些专家,开始还提出了一些意见。后来,评价越来越好,意见越来越统一,认为这是一部精品。我听了很高兴,所谓与有荣焉。总之,这部剧经过多方努力,终于走到了今天,可喜可贺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我希望这部作品名至实归,获得更大的荣誉。

大皖新闻:其实您一贯的观点是,安徽是文学创作的富矿。

季宇:是的。安徽是一个文化大省,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。这是一个文学创作的“富矿”,为作家、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。多年来,我一直比较关注本土文化资源的发掘。这些年,我写了以徽商为题材的《新安家族》《徽商》《当铺》等、以红色大别山为题材的《群山呼啸》等、以皖南新四军为题材的《最后的电波》《新马河迷案》等、以淮军为题材的《王朝的余晖》《不朽》等等。我希望有更多的作家投入到这方面的创作上来,推出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。



  • 上一篇:密切联系群众 紧紧依靠群众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Powered by 大发一分钟快三计划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